數位安全領域迎來新規範,處理支付卡資料的企業必須隨之調整。隨著支付卡產業資料安全標準(PCI DSS) 4.0版的發布,由PCI安全標準委員會制定的這些變革至關重要,將直接影響客戶資料保護及支付資料的儲存、處理與傳輸方式。但究竟有哪些具體變化?
核心變革在於對數位安全層級提出更高要求。企業必須投資先進技術,包括強化加密機制與多因素身份驗證。這種驗證方法需透過至少兩種以上憑證確認使用者身份,才能授予系統、應用程式或交易存取權限,即使犯罪者取得密碼或個人資料也難以入侵。.
目前採用的身份驗證因素包括:
- 使用者知悉的資訊:密碼、個人識別碼或安全問題答案。.
- 使用者持有的裝置:實體權杖、簡訊驗證碼、驗證器應用程式(如Google Authenticator)或數位憑證。.
- 使用者生物特徵:指紋辨識、臉部識別、聲紋辨識或虹膜辨識。.
“「這些防護層級能大幅提升未經授權存取的難度,為敏感資料提供更完善的保障」專家解釋。.
“應用程式安全解決方案開發商Conviso執行長Wagner Elias闡釋:「簡而言之,必須透過實施額外防護措施來強化客戶資料保護,預防未經授權的存取。這已非『必要時再調整』的課題,而是必須採取前瞻性行動」。.
根據新規,合規實施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包含13項新要求,最終期限為2024年3月;要求更嚴格的第二階段則包含51項附加要求,應於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換言之,未能及時因應者可能面臨嚴重處罰。.
為符合新規要求,主要應採行措施包含:建置 防火牆 健全的防護系統;實施資料傳輸與儲存加密;持續監控及追蹤可疑存取與活動;定期測試流程與系統以識別漏洞;建立並維護嚴謹的資訊安全政策。.
Wagner強調實務上意味著,所有處理支付卡交易的企業都必須全面檢視其數位安全架構。這涉及系統更新、強化內部政策與人員培訓以降低風險。「舉例而言,電商平台需確保客戶資料實施端對端加密,且僅限授權使用者存取敏感資訊;零售連鎖則須建立持續監控機制,防範潛在詐欺與資料外洩」他補充說明。.
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亦須強化驗證機制,擴大採用生物辨識與多因素驗證等技術。「目標是在不影響客戶體驗的前提下提升交易安全性。這需要取得防護力與可用性間的平衡,正是金融產業近年持續精進的領域」他指出。.
為何這項變革如此重要?數位詐欺手法日益精密絕非危言聳聽。資料外洩可能導致數百萬損失,並對客戶信任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害。.
Wagner Elias警示:「多數企業仍持被動態度,總在遭受攻擊後才正視資安問題。這種心態令人憂心,因為安全漏洞可能引發巨額財務損失與無可彌補的商譽損害,這些本可透過預防措施避免」。.
他進一步指出:「避險關鍵在於從新應用程式開發初期便導入應用程式安全實踐,確保軟體開發週期的每個階段皆嵌合防護措施。這種做法能將保護機制融入軟體生命週期各環節,遠比事後補救更具經濟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此乃全球持續發展的趨勢。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數據,應用程式安全市場規模在2024年已達116.2億美元,預計至2029年將增長至259.2億美元。.
Wagner說明如DevOps等解決方案,能使每行程式碼在開發階段即整合防護實踐,並結合滲透測試與弱點緩衝等服務。「執行持續性安全分析與自動化測試,可讓企業在符合規範的同時維持營運效率」他強調。.
此外,專業顧問服務在此過程中至關重要,能協助企業適應PCI DSS 4.0新規。「當前最受重視的服務包含滲透測試、紅隊演練與第三方安全評估,這些皆有助於在犯罪者利用前識別並修補漏洞」他表示。.
面對日益精密的數位詐欺手法,忽視資料安全已非可行選項。「投資預防性措施的企業不僅能確保客戶保護,更能強化市場地位。實施新規範終究是建構更安全可靠支付環境的重要基石」他總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