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Radicati集團稱,全球有超過43.7億人使用該平台。誠然,電子郵件地址仍然是“數位CPF”,是使用智慧型手機等設備以及存取各種線上服務的必需品。然而,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
但究竟是什麼讓電子郵件與 Z 世代保持聯繫呢?這個溝通管道提供了社群媒體通常缺乏的優勢:高品質且精選的內容;集中的資訊;以及隱私和安全。
1. 內容策劃與品質
Z世代高度重視閱讀內容的真實性和質量,而電子郵件是少數能夠滿足這一需求的工具之一。與社交媒體不同,電子郵件以提供精心策劃且相關的內容而脫穎而出,是網路上唯一不依賴演算法和讚的地方。
新聞通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畢竟,讀者直接訂閱內容,他們自主選擇從該管道接收訊息。華夫餅集團 (Waffle Group) 在巴西擁有八份領先的新聞通訊,其 200 萬活躍讀者(其中 82% 讀者年齡在 18 至 34 歲之間)證明了這種形式在 Z 世代中的相關性。開啟率從 30% 到 50% 不等,顯然,年輕人積極參與,重視透過電子郵件接收內容的質量,遠離社群媒體的干擾和膚淺。
2. 資訊集中化
請理解,我的意思並非年輕人譴責並禁止使用社群媒體。恰恰相反!雖然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和社群網路非常適合快速互動溝通,但電子郵件在組織和記錄重要數據方面卻更勝一籌。
例如,在企業和教育環境中,它對於正式和詳細的溝通仍然至關重要。很難找到一個沒有電子郵件地址的企業專業人士,他們通常會在工作時間使用電子郵件地址存取 Google Meets 和 Teams 等服務。
因此,工作時間越來越長、習慣多工的Z世代認為電子郵件是將所有資訊集中整理的有效工具。因此,他們中的許多人使用公司郵箱訂閱新聞通訊。例如,華夫餅集團平台用戶中有48%的人都這樣做,這凸顯了該工具在年輕一代職場環境中的重要性。
3. 隱私和安全
Luzia 的一項調查顯示,811% 的巴西年輕人因擔心隱私外洩而停止使用應用程式。這可不是神經病!根據 Serasa Experian 的 2024 年詐欺報告,巴西每 10 人中就有 4 人(421%)曾遭受詐欺。在這些受害者中,111% 的個人資料洩露到網路上,151% 的社群媒體或銀行帳戶被盜,31% 的受害者是深度偽造。
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子郵件因其身份驗證和加密結構而被視為一種安全可靠的技術,可以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對於尤其註重隱私的Z世代來說,這些因素使電子郵件成為常見的選擇。
電子郵件在行銷中的力量
這些原因,加上電子郵件允許的細分,是幫助保持其在年輕消費者中的相關性的重要差異化因素,使該管道成為品牌與這些受眾建立聯繫的策略工具。
畢竟,根據《夏季獵人》的調查,72% 的消費者更喜歡透過電子郵件接收來自公司和品牌的訊息,87% 的行銷領導者認為電子郵件地址對於他們的行銷活動的成功至關重要。
因此,電子郵件遠未消失。隨著即時通訊和社群媒體的發展,它提供了安全、可靠且個人化的溝通方式,在日益追求隱私和品質的數位世界中依然保持著其重要性。
毫無疑問,該工具是接觸 Z 世代的有效方式,他們對精心定位且包含相關個人化內容的電子郵件反應良好。
在資訊過載和快速解答需求的世界中,該管道能夠提供無縫閱讀體驗和高參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