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再行銷(Retargeting)是一種數位行銷技術,旨在與先前與品牌、網站或應用程式互動過但尚未採取預期行動(例如購買)的用戶重新建立聯繫。此策略包括在用戶之後訪問的其他平台和網站上向他們展示個人化廣告。
主要概念:
重新定位的目標是讓品牌留在消費者的腦海中,鼓勵他們回來並完成所需的操作,從而增加轉換的機會。
手術:
1.追蹤:
– 在網站上安裝程式碼(像素)來追蹤訪客。
2. 識別:
– 執行特定操作的使用者會被標記。
3.分割:
– 根據使用者操作建立受眾清單。
4.展示廣告:
– 向其他網站上的目標使用者顯示個人化廣告。
重新定位的類型:
1.基於像素的重定向:
– 使用 cookie 在不同網站追蹤使用者。
2.列表重定向:
– 使用電子郵件清單或客戶 ID 進行細分。
3.動態重定向:
– 顯示使用者檢視的特定產品或服務的廣告。
4.社群媒體上的重新定位:
– 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平台上展示廣告。
5.視訊重定向:
– 向觀看過品牌影片的使用者投放廣告。
常見平台:
1.Google廣告:
– Google Display Network 用於在合作夥伴網站上投放廣告。
2. Facebook廣告:
– 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平台上重新定位。
3. 廣告卷:
– 專門從事跨通路重定向的平台。
4. 標準:
– 專注於電子商務的重新定位。
5. LinkedIn廣告:
– 重新定位 B2B 受眾。
好處:
1.增加轉換次數:
– 轉換已經感興趣的用戶的可能性更高。
2.個性化:
– 根據使用者行為提供更多相關廣告。
3.成本效益:
– 通常比其他類型的廣告具有更高的投資報酬率。
4.品牌強化:
– 讓品牌對目標受眾保持可見。
5. 廢棄購物車恢復:
– 有效提醒使用者未完成的購買。
實施策略:
1.精準定位:
– 根據特定行為建立受眾清單。
2.控制頻率:
– 透過限制廣告顯示的頻率來避免飽和。
3.相關內容:
– 根據先前的互動創建個人化廣告。
4.獨家優惠:
– 採取特殊誘因以鼓勵回國。
5. A/B 測試:
– 嘗試不同的創意和資訊進行最佳化。
挑戰與考慮:
1.用戶隱私:
– 遵守 GDPR 和 CCPA 等法規。
2.廣告疲勞:
– 過度接觸可能會刺激使用者。
3.廣告攔截器:
– 有些使用者可能會封鎖重新導向廣告。
4.技術複雜性:
– 需要有效實施和優化的知識。
5. 作業:
– 難以衡量重新定位對轉換的確切影響。
最佳實踐:
1.設定明確的目標:
– 為重新定位活動設定具體目標。
2.智能分割:
– 根據意圖和銷售漏斗階段建立細分。
3.廣告創意:
– 製作有吸引力且相關的廣告。
4.時間限制:
– 設定初次互動後重新定位的最長期限。
5.與其他策略的整合:
– 將重新定位與其他數位行銷策略結合。
未來趨勢:
1.基於人工智慧的重定向:
– 使用人工智慧進行自動優化。
2.跨裝置重定向:
– 無縫接觸不同裝置的使用者。
3.擴增實境中的重定向:
– AR 體驗中的個人化廣告。
4. CRM整合:
– 根據 CRM 資料進行更準確的重新定位。
5.高級訂製:
– 基於多個資料點的更高階的客製化。
再行銷是現代數位行銷中一個強大的工具。透過幫助品牌與先前感興趣的用戶重新建立聯繫,這種技術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來提高轉換率並加強與潛在客戶的關係。然而,謹慎且有策略地實施它至關重要。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訪客找回的效果,公司必須平衡廣告頻率和相關性,同時始終尊重用戶隱私。務必記住,過度曝光會導致廣告疲勞,並可能損害品牌形象。
隨著科技的發展,訪客找回技術將持續發展,融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更複雜的數據分析。這將實現更個人化、更精準的定位,進而提高行銷活動效率。
然而,隨著對用戶隱私的日益關注和更嚴格的監管,公司需要調整其重新定位策略以確保合規性並維護消費者信任。
最終,如果以合乎道德和策略的方式使用重新定位,它仍然是數位行銷人員的寶貴工具,使他們能夠創建更有效、更個性化的活動,引起目標受眾的共鳴並推動切實的業務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