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群媒體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品牌和內容創作者曾經能夠自然地觸及大量受眾,但如今,這一目標似乎越來越遙不可及。 Instagram、Facebook、TikTok 甚至 LinkedIn 等主流平台的演算法大幅降低了貼文的免費覆蓋率,迫使企業和網紅必須投資付費媒體來提升曝光。但這種改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於那些希望在不完全依賴廣告的情況下繼續成長的人來說,還有哪些替代方案?
自然覆蓋率(即瀏覽貼文但未進行推廣的人數)逐年下降。例如,在 Facebook 上,2012 年這一數字超過 16%,但目前商業頁面的自然覆蓋率徘徊在 2% 到 5% 之間。 Instagram 也採取了同樣的策略,越來越重視付費或病毒式內容。 TikTok 作為一個更民主的替代平台,也調整了演算法,優先考慮贊助內容和在該平台上進行投資的創作者。
自然覆蓋率的下降並非巧合。社群網路本身就是企業,因此需要創造收入。這些平台的主要獲利方式是廣告銷售,這意味著用戶獲得的免費覆蓋率越低,就越有動力付費來接觸受眾。
因此,社交媒體失去了其作為“網絡”的地位,實際上變成了“社交媒體”,其知名度越來越依賴資金投入。最初連接人們的概念已被一種優先展示贊助內容的商業模式所取代,付費流量對於想要在平台上發展的人來說已成為必需品。
擁有充足行銷預算的大品牌可以吸收這種影響,並在付費媒體上投入大量資金。另一方面,小型企業和獨立創作者在不投入資金的情況下,如何擴大受眾群體並吸引他們,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付費社群媒體流量仍然價格合理。如今,任何小型企業只需每天不到6雷亞爾,就能提升內容並觸及潛在客戶。這使得數位廣告的取得變得民主化,讓更多創業者獲得了曝光。然而,這種對平台的依賴也意味著,如果沒有投資,曝光度可能會極為有限。
這種轉變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內容的同質化。由於網路優先考慮贊助內容或病毒式傳播的內容,資訊流日益標準化,使得聲音和內容的多元化變得困難。
儘管面臨挑戰,一些策略仍然可以幫助品牌和創作者在不完全依賴付費廣告的情況下成長。在我使用和教授的方法「社群媒體蛻變」(點擊此處)中,我認為,要想在社群媒體上取得更大成功,品牌需要遵循一個重要的順序來擴大影響力:
1 – 存在:品牌首先需要清楚表達其價值觀、行為和使命。受眾與真實性產生共鳴,而不僅僅是產品或服務。品牌的精髓必須透過實踐來展現,而不僅僅是空談。
2 – 知識:分享知識和專業技能,提供解決問題並為大眾增加價值的內容。
3 – 銷售:只有建立權威和關係後,提供產品或服務才會更自然有效。當品牌展現出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實力後,銷售自然而然就成了必然結果。
換句話說,在談論銷售產品之前,品牌需要先展示自己的品牌和產品知識。這種方法能夠建立更多聯繫和參與度,從而增強品牌的數位影響力。
此外,一些策略仍然可以幫助擴大自然覆蓋面,而無需完全依賴付費廣告:
投資有價值的內容:能夠產生真正互動的貼文(例如民意調查、問題和辯論)仍然能夠獲得良好的影響力。
Reels 和 Shorts 的策略性使用:短小而動態的格式,尤其是那些緊跟潮流的格式,繼續受到平台的推廣。
社群與參與:透過回應評論、在故事中互動和鼓勵參與來加強與觀眾關係的創作者往往能夠保持更穩定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的 SMO(社群媒體優化):在您的個人簡介、標題和主題標籤中使用正確的關鍵字有助於提高內容發現率。
探索新平台:隨著 TikTok 和 LinkedIn 等網路調整其演算法,可能會出現新的空間,帶來更好的自然覆蓋機會。
探索新平台:與其只專注於 Instagram 等單一平台,不如拓展你的數位影響力。 TikTok、Pinterest、LinkedIn、X、Threads 和 YouTube 等平台提供了新的商業機會。
每個新興的社交網路都為您的業務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所有這些平台都會被Google收錄,透過在多個平台上發佈內容,您的數位形象將更加強大。然而,許多人仍然將數位行銷視為 Instagram 的代名詞,這限制了成長潛力。專注於單一平台可能存在風險,因為演算法的任何變更都可能直接影響結果。
目前的情況清楚地表明,自然覆蓋率不會恢復到以前的水平。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會完全消失。品牌和創作者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付費媒體投資與保持與受眾的相關性和聯繫的策略之間取得平衡,確保他們的訊息能夠持續觸及目標受眾——無論是否有廣告投入。
*Vinícius Taddone 是 VTaddone® www.vtaddone.com.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