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盡職調查階段(在完成併購、合作或投資之前進行的深入調查和分析)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做法。然而,近年來,這種做法略有發展,反映出市場對直接影響公司聲譽、永續性和長期價值的非金融風險日益增長的擔憂。
盡職調查盡職調查的演變。它是基於投資者、消費者和監管機構的壓力,這些機構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視為評估風險和機會的重要標準。因此,ESG實踐的採用反映了一種典範轉移:ESG績效不僅被視為競爭優勢,更是業務持續性的必要條件。
在實踐中,流程包括評估公司是否遵守環境法並採用永續實踐;核實生產鏈中的工作條件、多樣性和人權;以及分析治理結構、透明度、道德和反腐敗情況。目標是確保企業負責任且富有韌性,保護投資者免受隱性責任的侵害。
盡職調查的第一步是規劃和確定其範圍。這包括確定盡職調查;根據公司所屬行業、地區和規模定義相關的 ESG 標準;以及確定負責進行這項工作的團隊成員。該團隊可以由公司內部員工或隸屬於專業顧問公司的專業人員組成。
隨後,應收集信息,索取與環境政策(許可證、資源使用、排放、廢棄物、環境風險管理等)、社會政策(勞工實踐、多樣性、健康、安全和社區關係)以及治理政策(控制結構、道德、合規、透明度和反腐敗)相關的文件和報告。掌握所有這些資訊後,務必與公司負責 ESG 和風險領域的領導進行溝通,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現場,以驗證實踐和物理結構。
在評估法律法規合規性、與國際標準(例如 GRI、SASB、TCFD 和 OECD)的一致性,並識別潛在風險(低、中、高)以及改進機會後,應編制一份詳細的報告。除了收集到的所有資訊外,報告還應包含建議,例如可能的糾正措施,並指明合約條款或擔保(如適用於公司交易)。
最後,可以建立機制來監控和追蹤公司內部的ESG進展,例如定期審計或可持續的關鍵績效指標 )。整個流程有助於做出更明智、更有自信、更永續的決策,從而降低法律、財務和聲譽風險。